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建设

2024-05-08 03:54

1.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建设

自长春高新区建区以来,特别是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在长春高新区建立汽车研究开发园区以来,高新区汽车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多年来,形成了以一汽集团为依托,以国内外市场为目标,以生产中重型车、中高档轿车、改装车及关键零部件为重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制造和零部件配套能力的汽车工业格局。在长春高新区,有一汽轿车、一汽重型车厂、一汽中实改装车厂等整车和改装车生产企业,有天合富奥汽车安全系统、塔奥金环汽车制品、一汽—法雷奥汽车空调、恩福油封、一汽光洋、一东离合器、吉林汽车制动器厂等中外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79户,有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面向行业的汽车车身模具和大型覆盖件设计制造的专业厂家;有大众物流等闻名全国的物流企业……几年来,相继有一汽轿车新基地、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富奥东阳汽车制品、锦湖轮胎、鞍钢蒂森克虏伯钢材配送等一批产业化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在这些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下,长春高新区汽车产业集聚和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一汽为依托,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于一体,关联度高、上下游紧密衔接的汽车产业带。研发、生产和销售高中档轿车、SUV运动休闲车、特种车、专用车、改装车,以及汽车底盘、副车架、离合器、制动器、传感器、轮胎等关键汽车零部件……,长春高新区主要汽车零部件企业可生产汽车总成件650种,合件48种,各种零部件1600多种,汽车行业拥有职工约3.5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200多人,2009年汽车产业同比增长11%,实现利税284亿元,同比增长35%。 国家级长春高新区以其优良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已经吸引了如西门子、丸红、福特、TRW公司、伊藤忠等8家世界500强的汽车领域企业来高新区投资建厂,并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2009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实现1760亿元、4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2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878亿元,增长27.6%,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区域开发力度空前,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2009年,全年投入80亿元,是历年投入总和的60%。创新要素加快聚合,平台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建设了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抓住国内产业转移的有利契机,大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业规模大的央企,落户长春高新区北区,建设产业园区,以创新平台支撑园区发展,以龙头项目促进产业集聚。2010年,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均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大关,分别实现2396亿元、2374亿元,是2008年的1.8倍,其中可支配财力突破90亿元,是2008年的25倍。长春市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五大产业园区”,打造两万亿经济隆起带;加快推进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商务中心、科技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以及长春高新南区的商务体育休闲中心建设,构筑高端服务业集聚区;还将狠抓专业招商,围绕长春高新南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北区科技企业综合孵化器、奥林匹克公园,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园等开始定向招商,力争新引进3户世界500强企业和10户央企。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建设

2.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哪个区的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属于两个区——南关区和二道区。
2005年12月20日,长春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河街道办事处及东方广场街道办事处(长府发[2005]53号)。2016年,长春市人民政府请求从临河街道、东方广场街道拆分出会展街道、世纪街道。2017年2月4日,获得吉林省民政厅批准。
原由南关区管辖的临河街道是经开区商业最发达,最早开发的地区,已经融入主城区,下辖十个社区。2017年2月,分出会展街道:面积7.59平方公里,辖会展社区、仙台社区、卫星社区,总人口近6.5万人。
会展街道办事处驻太原东街与威海路交汇西北侧。调整后的临河街道办事处面积4.7平方公里,辖浦东社区、昆山社区、威海社区、临河社区、珠海社区、北海社区、泰山社区,总人口近7.5万人。
原由二道区管辖的东方广场街道是典型的工业区和睡城,内部几近无商业区,下辖八个社区,三个村。2017年2月,分出世纪街道:面积10.14平方公里,辖世纪社区、洋浦社区、环城社区、营口社区、兰州社区,总人口近7万人。
世纪街道办事处驻自由大路与银川街交汇联发大厦南侧。调整后的东方广场街道办事处面积28.38平方公里,辖新开河社区、大连社区、花园社区、六合社区、黎明村、三道村、杨家村,总人口近6万人。兴隆山镇原属于长春市郊区。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位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长春市东南部。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6月22日建立,1993年4月,获中国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30平方公里(不含北区、长德新区)。
发展历程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地处长春市东南部,南以小河沿子为界,西起伊通河,北至自由大路-吉林大路-东新路,东至三道村。由1992年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30平方公里),以及2000年7月长春市人民政府划归给经开区代管的黎明村、杨家村和三道村组成,面积共为50平方公里。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93年前是菜地,仅仅是柴油机厂一带是棚户区。1993年后,发展日新月异。2003年左右,临河街道的城区基本建设完成,主要是工业园。后来,工厂外迁,临河街道形成了睡城的景象。2007年后,随着大商超在此处开业,商业逐渐繁盛。目前,临河街道已经融入主城区,并成为城市副中心。
长春空港开发区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西起东环城路、长吉铁路、宽城区奋进乡隆西村,北至宽城区兴华村、三家村南边界,东至九台卡伦镇六家子村边界,南至吉林大路、四通路、长吉高速公路边界。其中起步区面积20平方公里。

扩展资料:
经济发展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比同类沿海开发区晚起步八、九年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建成区已达26平方公里,昔日财政收入只有21万元、社会总产值只有2个亿的旷野乡村已被一个现代化的工业新区所取代。
截止2005年底,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6亿元,财政收入1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75亿元。
已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兴业,累计审批企业4036户,其中外资企业495户,内资企业3541户,成为拉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止2016年底,累计批准设立企业7000多户,其中外资企业700多户。有29个国家和地区的84家跨国公司来区投资兴业,世界500强投资兴办的企业46户,占长春市的一半以上。在商务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1位,在中部国家级经开区中继续保持第1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3.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园区


生物与医药、光电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和一区多园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发展规划截止到2020年,总规划面积210平方公里,其中,南区55平方公里,北区(长东北核心区)155平方公里(含规划控制面积60平方公里);分为重塑基础、快速发展和优化提升三个阶段实施;将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与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精优食品加工产业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构筑高新南区和高新北区(长东北核心区)“两大板块”;培育和形成自主品牌与新能源汽车、生物疫苗、半导体照明和光电显示、动漫、软件与服务外包“五大产业基地”。
长春高新区拥有国内一流的创业环境。中软集团、修正药业、一汽轿车等国内知名企业陆续入驻长春高新区,包括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达400多户。
长春高新区通过建设数字型、信用型、生态型、服务型和高效型“五型”高新区,已树立起具有自己特色的环境品牌。2002年,长春高新区率先在东北三省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和国内双认证,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通道。率先推行“一站式”、“一网式”服务,以“小政府、大服务”为目标,组建了投资促进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发展中心、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四大中心”,健全了首问、首办负责制等软环境制度,构建起开放、高效的服务体系。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园区

4.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干什么的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落在长春市区东部,西临波光
粼粼贯通长春市的伊通河,东南与亚洲最大的人工森林公
园——长春净月潭森林公园相连,距铁路货站2公里,距
新建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26公里,与大连港仅有6小时车程之遥;长大、哈大、长吉高速公路从中经过。这些都为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绝佳的发展优势。
 建区16年以来,累计投入近10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全区已有近50平方公里实现了“九通一平”,建成区面积已达到36平方公里。累计批准设立企业4819户,其中外资企业已达572户,世界500强企业29户,占全市的63%。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46.6%,占长春市的比重达12.5%;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7.5%,占长春市的21.4%;财政收入年均递增35.1%,占长春市的9.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5.3%,占长春市的11.8%;进出口总额年均递增50.6%,占长春市的20.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递增31.3%,占长春市的42%。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开发区第一名,2006年在商务部对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排名第15位,在中部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排名第1位,2007年,在首届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了“跨国公司最佳投资的开发区”称号,经开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增长源,一个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设施配套、管理先进、环境优美、综合优势明显、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现代化新区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5.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介绍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目前,区内已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上千家,累计生产总值上万亿元。全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4463户,其中外资企业556户,西门子、丰田、江森等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已达29家。截至2006年底,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8亿元;工业总产值684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59亿元。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介绍

6.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优势

依托母城长春市得天独厚的产业与资源优势,长春经开区形成了以富奥集团、圣戈班、海拉车灯、福耀玻璃等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大成玉米、香港华润、泰国正大等为代表的粮食深加工产业,以中科集团、联信光电、吉林华软等为代表的光电信息产业,以吴太制药、西点制药、精优药业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其中:高新技术项目和高附加值项目占80%以上,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目前,长春经开区正进行二次创业,在生产力空间布局上,实施“南提、北扩、东进”的“一区三园”战略;在产业布局上,实施“三二一”工程,重点发展玉米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和现代服务业三个支柱产业,壮大食品、光电信息两个优势产业,培育扶持医药一个重点产业。可以说,开发区传统产业生机勃勃,新兴朝阳产业商机无限。

7.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基地

国家级产品出口基地是外经贸部和科技部正式批准成立的,第二批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出口创汇企业52户,该基地将在新建区内划出5平方公里土地建设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出口工业园,还将筹资建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对外贸易信息网和建立高新技术产品保税监管区。国家级软件研发基地拥有吉大正元、长春鸿达、金鹰电脑、长白实业等软件企业和吉林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国家级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用产业发展成果检验人才工作成效,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这是长春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春高新区积极探索“人才特区”建设模式,创新“人才特区”工作机制,深入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吸引和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长春高新区高端人才总量约3万人,其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约1000人,拥有两院院士21人,列入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7人,进入“长白慧谷”英才计划1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梯次合理,能够满足创新创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推动园区动漫、医药、光电、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科技园规划占地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总投资7亿元,以吉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中心、敖东药业、中药学院、吉林农大等单位共同组建的中国北方中药现代化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整合吉林省中药资源达到优势互补,集中力量,使之成为集官、产、学、研、金于一体的产业化基地。中俄科技合作基地中俄科技合作基地2004年9月被批准为国内第一个国家级合作基地,是高新区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专家进行多渠道、多方面的协商与沟通,与乌克兰南方科学院和化学协会等国外团体签署协议而成立的科研基地,它将成为东北乃至全国与东欧国家科技合作的窗口和桥梁。高新区内的中俄科技园发展至今,园区规模及经济总量等经济指标创造了不俗的成绩,在国际科技合作领域,园区致力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科技基础雄厚、国际关系良好的国家建立稳定、畅通的技术交流与经济合作渠道。中俄科技园已经成为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的特色品牌,先后被吉林省工信厅、长春市人民政府认定为“吉林省创业孵化基地”及“长春市创业孵化基地”。2010年12月,中俄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为了广泛的集成和利用各方面资源,努力建设创新平台、引智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进一步将中俄科技园做大做强,2011年,中俄科技园顺利实现增资扩股。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基地

8.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特点

到目前为止,全区累计投资96.2亿元用于基础、公用设施建设,区内已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具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电力、热力、燃气等配套系统,区内写字楼、海关、学校、医院、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体育场及花园式居民小区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了现代化工业、居住和公共服务的需求。长春经开区营造了以“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为代表的投资软环境,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面推行开发区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主动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开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项目审批,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二次创业中,建立起反映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资源消耗少,环保符合规范,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考核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市化双轮驱动之路,实现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区、充满活力的投资热点区、外向型的现代服务区、有特色的宜居新城区,充分发挥经开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辐射作用。